披露社会的影子和灵魂:文学的方法和手段—首届中欧国际文学节
首届中欧国际文学节
披露社会的影子和灵魂:文学的方法和手段
北京老书虫,11月23日,06:00pm
作家:张悦然(中国) Dimitrios Stefanakis( 希腊) Isabelle wery (比利时)
主持人:Tomasz Sajewicz
张悦然简洁地表述了观点:“小说是作家内心欲望的外现。”张悦然和Dimitrios Stefanakis都强调他们反对社会、特别是政治对作家创作的干预。
随后的讨论集中在文学及其创作者是否应该担当更广泛的政治角色这一话题上。文学不能改变世界,Stefanakis直言到。更进一步说,文学甚至不应该企图做到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是文字和思想。正如他所说,“现实与表象之间存在冲突……社会是人类传统信仰的地图。有时小说比现实更真实。”
有着戏剧表演专业背景的Wéry唱了一小段她那本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内容,获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她认为文学作品在社会中发挥着更积极的、“乌托邦”般的作用。她在表演《阴道独白》中积累的布莱希特流派的经验,令她深信 “作为一个艺术家,承担某种社会责任是非常重要的事……我想给观众和读者带来一种能量。”
不同于其他两位以英语表述的欧洲作家,张悦然用母语中文更精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对Stefanakis的想法表示认同,文学不能改变世界,同时她认为“文学可以是一粒种子。如果它生根发芽,那它将会成为一个开始。”
文学作品和写作行为可以成为促使个人改变的发生,这一观点是本场中欧作家一致认同的。
作为一位当代的中国作家,张悦然做了几个有趣的比喻。她谈到了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人们在越来越多不同地方居住。文字记录“像是一种精神…… 或一列火车。它是模糊的。你必须在小说中体现出这种速度。”
有趣的是,她坦言她很少考虑读者,更关注自己的灵感。“我很关心个体的生活及人与人彼此失真的关系。”和父母那一代的集体主义思想相反,关注个体这一点是她及她同时代、同背景作家的共通之处,这是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一大体现。也许在我们后续的论坛中可以再聊聊这一社会变化。
另外,Stefanakis回答了作为一个作家兼翻译家的双重生活。他耸了耸肩说:“所有的翻译都是仿造”。他继续向读者解释道,“就像创意,对创意的幻想是重要的。它能给你一些非常真实的东西。” 然而显然的是,创意本身才是重要的。
这次活动现场很热闹。在对谈后的问答环节中,作家们与观众进行了活跃的互动。现在每位观众都配有免费提供的同声传译设备,保证了观众视听一致的观感。对谈结束后,端着咖啡或酒水,作家与观众近距离交谈,十分愉悦。许多观众都对接下来的活动表示非常期待。
专访Isabelle Wéry
问:您的书Marilyn Deboned被译成多种语言,有英文版本吗?
Isabelle Wéry答:没有,现在还没有英文译本。现在有阿尔巴尼亚语、马其顿语、塞尔维亚语版本……我是巴尔干半岛各国的女王!还有德语,格鲁吉亚语等多种语言版本。
问:您是否一直认为自己是作品的主人,或者说,某种意义上你的作品是独立存在的?
Isabelle Wéry答:我花了12年时间写书,风格奇特……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中拿得他们想要的。我在剧院也工作了很长时间。但是一幕戏剧是短暂的。书是存在的实物,记录了我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命旅程。
问:关于刚才和其他作家的会谈您有什么想补充的吗?
Isabelle Wéry答:或许对谈主题有点笼统了。我想,有多少作者,就有多少种文学创作方法。
(Avtar Singh 报道| 双琴 周庆丹 翻译| 谢文琴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