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少即是多,短篇小说的美与力量
当少即是多:短篇小说的美与力量
When Less is More: The Beauty and the Brawn of Short Fictio
时间: 5月22号, 周二,
18:00 – 19:30
地点:言几又 (长宁来福士店)
作家/Writers: Dace Vigante (拉脱维亚/Latvia), Indrek Hargla (爱沙尼亚/Estonia), 滕肖澜/ Teng Xiaolan (中国/China),朱文颖/ Zhu Wenying (中国/China)
拉脱维亚作家Dace Vigante、爱沙尼亚作家Udrek Hargela、中国作家滕肖澜、朱文颖围绕“当少即是多,短篇小说的美与力量”主题展开对话。
Dace Vigante表示,在成为作家之前,她是一名律师,这在他们国家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这份工作也给了她自信,经过训练以后,她会写长一点的文案。后来开始尝试写小说,并且参加了作家协会,这才算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刚开始写的时候,以为短篇小说容易写,等到真正进入写作才发现写短篇也很难。第一个短篇写的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特别注重内心复杂情感的描写,故事有自己成长的影子,这次写作让她得到释放,读者读了以后,也跟她分享自己 故事,说出他们的心声,这鼓舞她一直写下去。由于爱沙尼亚地处北欧,她在作品里会经常写到大海和阴冷的天气,她时常孤独漫游在森林和海边,这都在她的作品里留下了痕迹。因为写作能让他情绪得到释放,她很高兴能书写自己的故事。
Udrek Hargela表示,他的小说大多写中世纪的神秘故事,他写过犯罪小说、科幻小说。在他看来,短篇小说篇幅越短,结尾越要有力;因为短篇小说有篇幅上的限制,措词就要特别谨慎,力求每个词汇都精准,整篇设计能击中读者的心。当然写犯罪小说,不适合写成短篇,因为犯罪小说在情节上,要对读者故意产生误导,在讲述过程中,会越来越偏离真相,所以需要长点的篇幅来完成它。因为工作清闲,他只要一空闲下来就开始写作,他写科幻和恐怖故事,会更多了解读者对恐怖的反应,会常反思小说对读者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也会阅读自己的作品,如果是写的喜剧,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写的悲剧,也会让自己感动得掉眼泪。说到创作历程,他坦言,第一部小说写得很烂,第二部就好点,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他越写越好。他现在写的这部长篇小说,很多素材是通过跟当地人沟通得知的。他试图让读者身临其境,能走进故事里去。
朱文颖表示,作家早期都会写到童年阴影,或一些可怕的不为人知的经历,但并不是所有小说都源于有话要说,童年、失恋、死亡,都是文学动机和写作起因。她理解中的短篇,就跟踢足球一样,需要临门一脚,而长篇是不需要踢进去的。短篇需要克制;长篇有泥沙俱下的魅力。她写作已经二十年了,不太会通过表面判断本质,相反会质疑它,把复杂的剥离掉只剩下简单的核心。说到自己的经历,她表示自己在上海出生,也在苏州生活过,对她来说,如果没有上海的经历,也就没有她的小说。但她的小说通常都把上海和苏州作为人物的背景,在文学中把两种不同的城市融合一起很有意思。
滕肖澜表示,她的写作跟之前在机场工作分不开的,那时做两天休两天,而不是早九晚五,要不是这样,她回到家累得一塌糊涂,就不可能写了。她的小说主要写上海普通人的生活,因为出生于知青家庭,又是本地人,她的感受比有些同龄人要深刻一些。她写了7年中短篇后才开始写长篇,2008年起,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她认为,写短篇更感性,在路边看到一个画面被打动了就能写,写长篇就行不通,会更讲究逻辑,也需要写得更具体,写之前得先写个故事大纲才行。对她来说,写作不是终极目标,而是要尽可能写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