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沉浸在创作过程中—首届中欧国际文学节
首届中欧国际文学节
塑造:沉浸在创作过程中
北京老书虫,11月22日,08:00 pm
朱文颖 (中国), 陈楸帆(中国), Zuzana Kepplova (斯洛伐克),Richard Obermayr ( 奥地利)
作家为何既是天才,又是疯子?为什么“失意者”比胜利者更具诗意及深刻性?
“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作家们心中有他们的世界,”获奖无数的意大利作家Paolo Colagrande说。“有意思的是作家自己也被困在这个内心的世界中。这就是为什么作家是疯狂的。”
“被困住的人不是平静的,他们试图逃脱,”他接着说,“作家迫切地想要告诉他人他的内心世界。怎么做呢?我从现实世界取材,不是照抄,而是模仿它。”
Colagrande在一场关于作家灵感源自何处的文学对谈中表达了以上观点。这是首届中欧国际文学节北京站的活动之一。
“我创作的故事之一灵感来源于在咖啡店里瞧见的三位朋友。有一个朋友走开了,然后另两个朋友开始讨论他。在我的想象中,站起身离开的那位朋友背负着一个痛苦的过去。当一个想法冒出来后,将它创作成故事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他分享了他的创作历程。
“你的面前有一道风景,不是很清晰也不是很精准。你没有颜料或相机,仅有的是文字。。但是文字不是工具。作家凭借自己独特的能力-声音来描绘。作家的声音和作品中角色的声音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写作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精神历程。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所有作家都是圣人,有些甚至宣称自己是上帝。”Colagrande 说。
获奖颇丰的中国小说家鲁敏将作家在写作中“扮演神”的能力视为一把双刃剑。
“当你写作的时候,你和世界的关系改变了,”她说,“我们创作角色命运要格外小心。”
她分享了她如何从痛苦的经历中汲取灵感。当时,她在南京的家因为一场重大的化学爆炸被摧毁了。“在我创作短篇小说《六人晚餐》时,我一直在为主人公寻找一个美丽的死法。但是我卡住了。在大爆炸后,当我清理窗户栏杆的碎玻璃时,我突然想到了我的角色如何死亡。这种时刻是非常超现实的。”
但其他时候,观察现实帮助她避免写作过于庸常平淡。“我最新的短篇小说《奔月》塑造的故事是一个人如何逃离现状,开启新生活。但是我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做过。那么我就跑到政府部门,去查看失踪人群的档案,从中选取素材。我发现很多人离开长期生活的城市,可能是因为债务、离婚或其他原因。但是我的故事里,主人公离开不是因为其他什么,而是因为对自我身份感到困惑。因此,有些时候你的调查能帮助你剔除普通想法,找到新意。”
作家心声:
Q:作家如何发掘“英雄般的失意者”
A: “我如何创造角色?这源自我对生活的观察与发现,”备受好评的中国作家梁鸿说。“例如,我有一个故事写的是搬到广州的第一批人种小麦,但是麦子全部腐烂,他们一无所有。在另一个故事中,我写了一个因为经营的小餐馆倒闭,深陷巨额债务的年迈女性的角色。这些主角的经历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当我选取角色时,我考虑的是他是否能代表某个年龄段及一类群体。一个人可以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梁鸿正在参加11月21日至27日的首届中欧国际文学节北京站的活动。更多详情,请登录http://eu-china.literaryfestival.eu/。
Q: 作家是否与小说中的角色一同受难?
A: 刚出版第一本个人短篇小说集《内陆岛屿》的青年作家宋阿曼认为,写作是“一个痛苦甚至是折磨的过程。”
“作家在很大程度上,就像一个演员,自己放进角色。我的故事中,有个角色是一位性少数群体者,后来她渐渐接纳自己,找到了爱的人。。当我在写作的时候,数次感到绝望。”
“另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个母亲。她的第一个孩子有唐氏综合症,因此她想生第二个孩子。但是小儿子不得不承担照顾哥哥的责任,故事中他写信给母亲抱怨她当初的决定。这对于作者我而言,也是痛苦的。”宋阿曼在参加关于小说创作的文学对谈中说道。
这是11月21日至27日首届中欧国际文学节的北京站活动之一。更多详情,请登录http://eu-china.literaryfestival.eu/。
(Poornima Weerasekara报道,谢文琴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