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访谈:特蕾莎·普劳

来自奥地利的特蕾莎·普劳是一位备受赞誉的视觉艺术家,她的作品曾在一些欧洲顶级画廊中展出。为了真正满足自己的创作冲动,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必须深入文字世界中进行探索。

她既学习艺术,又研究文学,并在两方面都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而也因为此,她也经常会面临该从哪个角度着手新的创意项目的难度。

“不知为何,这让我逐渐做出了写作是我人生中首要事物的决定,而视觉意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灵感。”她说。

当然,她并没有完全放弃她的艺术,也依旧会独立设计自己所有书籍作品的封面,不过,她更多地将绘画视为灵感的来源,而不是她必须去完成的作品。

“用画笔描绘世界已经不再让我像以前一样高兴了,我更希望去用文字去描述这个世界,并通过写作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她对于美学和设计的热爱来源于她的父亲,一位艺术家兼工业设计师。她的父亲热爱分析事物的创造方式,并且评估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性和形式性。

“就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我希望用我的文字去达成的事情。用文字去打开一样事物,去拆解它们,然后再将其重组。”她说。“通过摸索手工艺技巧,或类似的技术,我便能够通过艺术家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但我一直想找到用文字表达出这些观察的办法。”

了解事物运作的机制,并且有能够创造的能力,是让她充满力量的原因。

“你可以感受到自身所拥有的能塑造世界,并且以某种方式重新安排围绕着我们的事物的力量,”她说,“这也意味着你可以重新排列关系中的层次和结构,这也是一种有些幼稚、有趣的,让我们接近这个世界,并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特蕾莎会撰写关于诗歌、戏剧、流行文化、时尚和艺术等许多主题的文章,但她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批评家,而更多地觉得是一个社会评论家。

“我对事物的表象非常有兴趣,在试图描述表象的同时,你也会了解事物内部更深层次的奥秘。”
她作品中的一个主要兴趣点是对于当代和传统的语言技术之间融合的尝试。她从经典文学、德国和世界文学中汲取灵感的同时,也大量观看互联网上的“垃圾电视节目”,并撰写相关文章。
“不知为何,我希望能够让这些迥异的文化成为朋友。”她说。

特蕾莎将自己的小说和散文定位为具有寓言般特质的普世作品,并且希望这些主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被理解和解读。

她最新的作品《幸福如豆》,是一部短文、散文和故事集。该作品将于2021年春天在欧洲出版。
这部作品不仅有诸如时尚、戏剧、当代艺术、文学主题,还有“我目光所及的所有事物,以某种方式发现的‘垃圾’,和我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东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已经习惯于为每天见到的东西寻找能够恰当描述它们的文字。”
她说,这本集合最终的意义在于去发现事物,了解事物,把客观事物烙上个人色彩的印记,再之后,可能将这份独特的事物传递给他人。

她采取了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方式去创作,并与自己所追求的幸福保持着安全距离。

对于她来说,能够感受到作为作家的满足感的一种方式就是深深地与语言产生联结。

“对我来说,逐字逐句地写作非常重要,而且我希望我的读者会逐字逐句地阅读我的作品,”她说,“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这样的阅读方式也可以带给你一些乐趣。”

不仅如此,在她追寻幸福的道路上,欢乐与悲伤是并驾齐驱的。

“我觉得我的作品有一种忧郁的腔调和旋律,”她说,“这种忧郁通常和幽默感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组合,我或许能找到作为一名作家的快乐。”

仇一涵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