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闻稿:第 5 届中欧国际文学节正式启动

2020年11月6日,由欧盟驻华代表团举办的第5届中欧国际文学节在线上启动。受疫情影响,这是首届线上文学节。

本次活动以“复苏/省思”为主题,2020 年 11 月 12 日至 12 月 6 日为期3周的时间,将有54位来自中国和欧盟的优秀作家展开27场对话。

参与本次文学节的中国作家代表有刘震云,毕飞宇,阿乙,张悦然,蔡骏,陈楸帆等,欧洲作家代表中,有3次入围布克奖短名单的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曾荣获2014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家的德国作家大卫·瓦格纳和著有《光明共和国》的西班牙作家安德烈斯·巴尔瓦等。

欧盟驻华大使郁白阁下在开幕式上强调,中欧国际文学节的目的不仅在于发掘好书和优秀作家,更在于展示中欧各国的文化和社会多样性。本届文学节将由多种语言呈现,包括法语、意大利语、保加利亚语等等。

开幕式上,共有4位来自中欧双方的作家代表发言。

作家毕飞宇回忆起了和驻华大使郁白先生的交往,中法两种文化的差异令他反思语言的局限,“文学要面对的是,我们如何去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不同的生活,它有可能使真理变成谎言,更有可能使谎言变成真理。”而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耐心,是文学求真、表达真的必经之路。

丹麦的多尔特·诺尔斯从几张家庭老照片,谈到她对文学的看法和文学对自身的塑造。她认为,文学就像照片,是一种记录生活的形式,同时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那些未能说出口的话语和情感。

作家张悦然表示自己一直是欧洲文学的忠实读者,如果没有读到这些经典作品,她可能不会从事写作。值此疫情时期,她指出文学所具备的柔软和尖锐,能够帮助我们去直面灾难和从灾难中痊愈。

来自德国的大卫·瓦格纳认为,作家有责任去理解当下所发生的一切,并通过作品将其描述出来,因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个特殊时期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在提问环节,郁白大使首先回答了“文学对促进国际间的人文交流能够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

他指出文学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大部分欧洲人了解中国是通过阅读“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而中国人了解欧洲也是如此。中欧国际文学节的初衷正是“为当代作家开启一扇大门”,让中欧双方作家的作品能够被越来越多人所阅读。

被问及“为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法国如此受欢迎”时,毕飞宇表示他的作品确实在法国出版得最多,他所感受到的法国读者和媒体对文学更有热情,“这可能是法国的民族文化和性格,他们更愿意以好奇的眼光去看待不同国家和文化。”

有记者问在场作家疫情期间的阅读和生活,大卫·瓦格纳调侃道,今年的疫情,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像“坐”家一样。他用疫情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自己在德国柏林的见闻,其中一些作品将在中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