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神贯注于主题,诗歌则自我创作”
专访 | 瑞典诗人海伦娜·波贝格
瑞典诗人海伦娜·波贝格(Helena Boberg)的长篇诗集《感知暴力》(Sinnesvåld, Sense Violence)因其写作深度及其对厌女症、不公正、性别歧视和暴力等主题的对抗而广受赞誉。
这本书被称为“女性集体行动的号召”,以挑战男性的权力意志,波贝格女士说她全神贯注于主题,以至于诗歌几乎是有着自我意识似地被创作出来。
“我开始写作时没有任何议程,但由于我全神贯注于这些话题,它们开始自我创作。我从媒体、朋友的经验、互联网社区、流行歌曲和诗歌中收集了一些例子。” 她在出席第六届中欧国际文学节之前说。
作为一名创意写作者,她是“交叉性”概念的倡导者,这个概念由金伯利·威廉姆斯·克伦肖(Kimberlé Williams Crenshaw)于 1989 年创造。这是一个分析框架,用于理解一个人的社会和政治身份的各个方面如何结合起来,从而出现不同的歧视和特权模式。
“我认为交叉性是一个很好的女权主义联盟。” 波贝格女士说。
作为一名诗人,她有时被称为超现实主义团体的成员,这预示着她作品的某些方面具有梦幻般的品质。
“对周围环境的诗意探索以及典型的讨论话题,从造梦到诗歌和理论,对年轻时的我来说同样充满兴奋、值得塑造,这是一个受欢迎的自由创作机会,在一个充满空气的环境中,灵感的宇宙不断膨胀。相比现实主义,你会在我的诗歌、内心世界和错综复杂的意象中找到更多梦境的痕迹。” 她说。
波贝格女士还从她的工作中汲取了精神分析的话语。
“我在写作中使用有关梦境的材料和幻想,我分析情感、关系和语言本身。语言和哪些元素联系在一起,以及如何联系在一起,既具有启发性,又富有成效。”
继 《感知暴力》的成功之后,她的下一本作品《红色的忧郁症》 (Red Melancholia)将于 2022 年出版,“这是一部关于细胞和图像发生变异的诗集。”她说。
谈到新系列时,她说:“当诗歌的演讲者努力与世界和他们的身体保持联系时,连身上的肿瘤都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波贝格女士活跃于诗人社群,参与了女权主义文学项目“诗歌与平等“,这是一个瑞典、中东和马格里布地区女诗人的交流群体,她们翻译、会面,讨论诗歌和生活。
“作为该社群的一分子,我接触到了许多有趣且有价值的诗歌,这些诗歌从来没有以其他方式传给我,因为其中大部分以前根本没有翻译过。更不用说诗人和诗歌背后的人了,” 她说。
当有抱负的作家就如何将自己的作品转化为可出版形式向她寻求建议时,她提到,“最好的建议是阅读自己的作品并重新创作。”
“随着时间流逝,拿起原先的作品,阅读并重新开始创作。阅读大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并让其他人阅读,为你的作品提供反馈。”
在第六届中欧国际文学节上,海伦娜·波贝格将与马耳他诗人西蒙娜·印瓜纳兹和中国诗人戴维娜一起讨论他们的写作生活和“语言之美:诗人的卷轴”。